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29 点击次数:184
一、基本信息
刻制时间——北魏正光元年(公元520年),墓碑于同年十二月廿一日迁葬时立。
出土与保存——出土争议:一说清宣统元年(1909年)出土于山东德州;另一说为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出土于河北景县,后者学界更认可。现存地:原石藏济南金石保存所,1950年代移藏山东省博物馆,后毁于战火,仅拓本传世。梁启超旧藏初拓本现藏国家图书馆。
形制特征——青石质,高104厘米,宽89厘米,由旧碑改制(碑阴保留二螭纹)。碑阳楷书33行,行31字;碑阴题名14行,字数不等。
二、书法艺术价值
风格定位——雄强峭劲:兼具《张猛龙碑》的方硬峻利与《司马景和墓志》的纵逸洒脱,被誉为“北魏楷书范本”(杨震方《碑帖叙录》)。笔法独特:横画竖切入笔,竖画横切起锋,点画如斧凿,节奏感强。
结体与章法——结构矛盾统一:内紧外疏(如“春”“养”)或外紧内疏(如“彩”“清”),形成张力。欹侧取势(如“龙”“东”字斜中求稳)。章法自然:大小参差、错落有致,界格中灵活布局,疏密对比鲜明。
历史地位——代表北魏“魏碑体”成熟期典范,见证隶楷过渡的笔法演变(圆起方收、尖收等丰富变化)。与同期《贾思伯碑》《张猛龙碑》风格相近,疑为同一书家所撰。
三、内容与文献价值
志主生平——李璧(字元和),出身勃海名门,高祖为北魏司空,曾祖任尚书。少通《春秋》《史记》,18岁举秀才,历任中书博士、浮阳太守等职,参与平定叛乱,卒于神龟二年(519年)。
史料意义——反映北魏汉化进程中士族政治生态,提及“晋人失驭,群书南徙”等文化北迁背景。碑阴题名记录家族谱系,为研究北朝士族婚姻、官职提供实证。
四、临习与影响
学习要点——注重焦点聚散(“攒三聚五”)、疏密对比,避免平直呆板。建议结合《元腾墓志》《石门铭》等拓展魏碑笔意。
现代推广——洪亮编《北魏李璧墓志铭》出版字帖,附技法解析。当代书法展常选其拓本,因艺术性渐受重视。
《李璧墓志铭》以峭劲纵逸的笔法、动态平衡的结体成为魏碑经典,兼具文献与美学双重价值。其拓本为研习北魏楷书的重要范本,尤其适合探索“内紧外疏”的结构矛盾与金石气息的表达。
北魏《李璧墓志铭》高清修复字帖(碑刻版——上)预览图下载原图或订购字帖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高清字帖母本文件tif格式:4488×8811像素(600像素/英寸)购买永久会员即可免费下载包含点墨斋&经典碑帖所有字帖和超清图片▼
图片
↑ 添加微信订购字帖和高清电子文档↑↑购买永久会员分享全部高清电子文档↑获取精准报价的方式—— 通过'点墨斋&经典碑帖'官方渠道(扫描微信二维码)提交具体需求,获取详细参数和精准报价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中国与新西兰签署食品安全、计量和有机产品认证领域合作文件
下一篇:没有了